前不久,北京的吕老师夫妇带着女儿去上海旅游,想找一家200元左右一天的旅馆,在新客站附近转了半天,看得上的住不起,住得起的又看不上。正为难之际,一位过路的当地人告诉他们“锦江假日之星”不错。30多分钟后,他们坐地铁来到那里,看到一座造型简洁、朴实无华的三层建筑,绿色招牌赫然醒目。服务人员训练有素地将他们迎进去,总服务台一尘不染,走廊内灯光柔和,客房内空调、电话、电视、卫生设施一应俱全,一家三口乐呵呵地住进了仅158元一天的家庭房。吕老师说,这里既经济又实惠,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。
吕老师住的就是以国内大众游客和一般商务、会务人员为主要接待对象的经济型旅馆。1997年春节前夕,锦江集团在上海推出了国内首家经济型旅馆。开业以来,出租率维持在90%以上,节假日,还出现了客人排队等房的现象。另外,房间还可以半天出租,一些长途车司机、在沪中转的营销商,洗个澡,歇歇脚,只花79元。经济型饭店刚一进入市场,便受到大众的欢迎。几乎所有住过那里的人都为其价廉、清洁、舒适、安全而称赞不已。在星级饭店不景气的背景下,经济型饭店目光向内,走出一条启动需求的成功之路。
与经济型饭店的供不应求、生意红火形成鲜明对照的是“星罗棋布”的众多高档星级饭店使出浑身解数,依然难以扭转经济效益下滑的趋势。
今年10月,据对北京市15家五星级、29家四星级、49家三星级饭店的调查表明,五星级饭店中,除一家饭店外,其余均调低了价格,四星级饭店房价下降幅度最大达33%,三星级饭店房价也普遍比去年同期有所降低。11月25日,笔者拨通了长城、希尔顿、昆仑、王府井等十几家高星级饭店的预订部电话,得知各家饭店都在五至六折酬宾。不仅在北京如此,北至哈尔滨,南至三亚,星级饭店几乎都在大幅度降价。
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,业内人士分析,首先是饭店业结构严重失衡,饭店的递增速度大大超过客源的增长速度。从1994年至1997年,海外游客人数每年平均递增8.56%。然而涉外饭店的平均递增率却达到16%,以年均700多座的数量迅速增长,而且档次也一再攀高;其次,近两年来,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,许多高中档写字楼、公寓、别墅纷纷转向饭店经营,再加上原先一些价格便宜的机关、企业开办的招待所经过重新“包装上市”,一些建在风景名胜地的各类培训中心、疗养院的“对外开放“,使得本已饱和的饭店业进一步膨胀。此外,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,海外游客大幅减少,更使得目前饭店业经营步履维艰。
一方面是高档饭店没人住,另一方面国内游客却不断增加。据统计,1997年,中国国内旅游人次达到6.4亿,这个数字,占到全球旅游人数的1/10强。目前,国人旅游已渐成时尚。1997年,国内旅游收入达2112.7亿元,比去年增长约29%,城镇居民出游率达92%。然而星级宾馆由于价格太高无人问津,而传统旅馆又因过于简陋难遂人意。
“锦江假日之星”旅馆的成功经验,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的出路。
已在全国各地拥有50家星级宾馆的锦江集团为何选择经济型旅馆为今后的投资方向?总经理徐祖荣向笔者介绍说,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,休闲时间的增多,以及消费观念的更新,国内旅游市场不断升温。“锦江假日之星”是以满足国内工薪阶层对住宿的基本要求为主要目标开发的,市场定位准确,并输入了集团内星级服务的观念、管理与技能,其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客人花不多的钱,便可享受星级宾馆的服务。今年3月和8月,锦江集团另外两家连锁经济型旅馆也相继成功开业。锦江集团计划到2000年以前,建成20家统一硬件,规格、标识的旅馆,组成网络,连锁经营,通过专业化、规模化的管理降低成本,实行集团化经营。
锦江集团在降低经济型饭店的成本上煞费苦心:一是选址基本在市郊结合处,避开地价昂贵的闹市区,但十分注重交通的便利;二是注重收购一些低价厂房和传统旅店进行改造;三是内部装修注重简洁实用,如用便于清洁的塑料地板代替地毯,组合柜改用简单的防火板制作。经济型旅馆的开发成功,不仅对传统旅馆的升级换代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,也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了机会,其就业人员的年龄、文化层次比涉外宾馆的选择面更宽。在锦江集团已开业的三家经济型旅馆中,服务人员有的曾是纺织女工、搬运工、维修工、行政干部,他们占了全体员工的80%。对于经济型旅馆的发展前景,锦江集团负责人信心十足:5年内就可收回基本投资。而按照常规,一般的高档宾馆需要10年。
有关人士认为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旅店业必须转变观念,以经济实惠为目标进行市场定位,适应人们出差、观光、旅游等最基本的需要,不可盲目追求高档化。中小饭店要改建为以提供住宿服务为主的经济型饭店,使我国旅店市场的结构调整取得新的突破。同时要有条件地积极开展跨区域的连锁经营,降低经营成本,推进我国经济型饭店向规模化方向发展。